欢迎访问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官网 Chinese | English
新闻动态 NEWS
<p> <strong>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nbsp;</strong> </p> <p> 邮箱:sjxny@sxnec.com </p> <p> 电话: 029-83661315181 </p> <p>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九路79号 </p> <p> <img src="/upload/image/20200824/20200824160800_92394.png" alt="" /> </p> <p> <br /> </p>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恭喜!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荣获“陕西省瞪羚企业”证书

    证书编号:SKDL20226100318 

    批准机关: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        近日,公司针对目前疫情情况,克服当下药品紧缺、运输缓慢等不利因素,多种渠道、多方筹措、多法并举,购置并向有困难的职工免费发放抗病毒口服液55盒、布洛芬缓释胶囊55盒、莲花清瘟135盒、川贝枇杷膏20瓶、银黄颗粒55盒、N95口罩33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3500个、抗原检测2200个、防护服20套等各类防疫物资,为职工送上最有效、最暖心的“防护屏障”。同时公司食堂每日熬制甘草干姜汤供大家服用,以增强抵抗力,尽力让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各项目部通过防疫应急演练,验证了项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对疫情防控问题的应对处理能力,准确、及时、有效地应对疫情发生现象及自我保护过程。

           公司将持续引导员工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并继续主动了解和掌握员工的工作生活、身心健康等状况,为大家提供及时、精准、高效的服务和帮助。 

  • “国家能源局高度关注近期舆论反映的新型储能设施利用率低,尤其是要求新能源项目配件储能却很少调用,甚至不调用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

    2022年12月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将在线召开。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在论坛发表致辞。

    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装机丰富,新能源资源丰富,为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风电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也给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仅陕甘宁青新五省区规划和在建的新能源新型储能合计超过1000万千瓦。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又好又快发展,刘亚芳提出了四点意见。

    一方面,西部各省区新能源基地的资源禀赋、电源结构、电网结构、复合特性和受端电力系统的源网和特性都存在差异。刘亚芳指出,为实现新能源经济高效开发和消纳,有关的地方政府、企业要按照相关政策,认真分析测算、根据新能源项目开发情况科学安排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建设布局、建设时序,避免一刀切按比例配置储能。特别是已建新型储能利用率较低的地方地区,应该利用好首先要利用好已建成的新型储能设施,要加强规划配置经验的总结,加快形成一批好用的规划方法和标准规范。

    刘亚芳表示,近期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编制大型风光基地及送出配套新型储能的技术导则。下一步,将结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争取年内印发,为各地提供指导和支持。

    另外,刘亚芳还提出要切实加强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提高已建成新型储能设施的利用率。她指出,国家能源局高度关注近期舆论反映的新型储能设施利用率低,尤其是要求新能源项目配件储能却很少调用,甚至不调用的问题。

    各有关地方政府要仔细研究,全面调查分析原因,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提出具体举措,分门别类尽快化解建而不用的矛盾。相关电网企业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加快完善储能设施并网技术和管理规范。电力调控机构要加快完善储能调度管理制度,优化系统运行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储能新能源加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电力市场建设主管单位要结合两个细则和电力市场建设,及时调整丰富交易品种、优化市场交易规则,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扫清障碍,使新型储能通过技术性能的多元价值而获得合理的市场回报成为可能。

    本文转载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成效明显——“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文章指出,新能源保持较快增长。制定实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规划总规模约4.5亿千瓦,目前第一批9500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印发第二批项目清单并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组织谋划第三批基地项目。稳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试点累计备案规模6615万千瓦。有序推进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2020年以来,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千瓦,占年新增全部发电装机的六成左右。
    跨省区电力资源配置能力稳步增强。建成投产雅中—江西、陕北—武汉、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等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推进白鹤滩—浙江、闽粤联网直流工程以及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等跨省区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三交九直”跨省区输电通道。协调推进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入电网。截至2021年底,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比2020年底提高2000万千瓦。
    具体见下: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成效明显——“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一)


    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非化石能源加快开发利用
    (一)新能源保持较快增长。制定实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规划总规模约4.5亿千瓦,目前第一批9500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印发第二批项目清单并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组织谋划第三批基地项目。稳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试点累计备案规模6615万千瓦。有序推进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2020年以来,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千瓦,占年新增全部发电装机的六成左右。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截至今年7月底,生物质发电装机3967万千瓦。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支持地热能、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发展。推动国内首套自主化年产3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示范装置工业化试生产。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1年,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二)常规水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重点流域水电规划和重大水电工程建设。乌东德、两河口水电站全面投产,白鹤滩水电站今年8月底前建成投产10台机组,金沙江旭龙水电站项目已于今年6月上旬核准建设。2021年以来至今年6月,常规水电开工600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左右,比2020年增加约2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新增4000万千瓦的目标已完成近50%。
    (三)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核电建设。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在建工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建设。2021年1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建成投产。截至今年7月,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共77台、装机规模8335万千瓦。
    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一)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持续深化。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保障作用。持续打好煤炭增产保供“组合拳”,实施煤炭安全保供责任制,稳定煤炭保供政策,加强全国煤炭产量调度,持续释放先进产能,切实稳定增加煤炭产量。研究推进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试点示范。充分挖掘煤电顶峰出力潜力。稳妥有序推进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021年,煤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全面实施煤电节能降碳、灵活性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1年已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实施改造2.2亿千瓦,为实现“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油气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扎实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2021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企稳回升,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增量连续五年超百亿立方米。加快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2021年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煤层气利用量77亿立方米,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加快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油气干线管道和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全国一张网”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储备能力快速提升,储气规模三年多实现翻番。扎实推进实施成品油质量升级,切实保障符合第六阶段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汽柴油供应。油气消费保持合理增长,2021年油气消费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7.4%。
    (三)终端用能清洁替代加快实施。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深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截至2021年底,清洁取暖面积达到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73.6%,超额完成规划目标,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7月累计建成398万台,可基本满足电动汽车发展需求。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山东海阳核能供暖一二期工程总供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实现海阳城区核能供暖“全覆盖”。浙江秦山核能供暖项目正式投运,成为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
    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一)跨省区电力资源配置能力稳步增强。建成投产雅中—江西、陕北—武汉、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等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推进白鹤滩—浙江、闽粤联网直流工程以及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等跨省区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三交九直”跨省区输电通道。协调推进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入电网。截至2021年底,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比2020年底提高2000万千瓦。
    (二)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明显提升。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截至2021年底,实施灵活性改造超过1亿千瓦。制定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推动各省制定实施方案和“十四五”项目核准工作计划,加快推进生态友好、条件成熟、指标优越的项目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抽水蓄能装机达到4200万千瓦。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21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推动具备条件的气电项目加快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天然气发电装机约1.1亿千瓦,比2020年增加1000万千瓦左右。指导各地做好需求侧响应,有效减少尖峰负荷需求。
    四、能源转型支撑保障不断加强
    (一)能源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建成单机容量全球第一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多次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大规模储能、氢能等一批能源新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完善创新机制,制定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修订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遴选认定。
    (二)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批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山西等6个第一批电力现货试点地区开展不间断结算试运行。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左右。开展新能源领域增量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健全完善煤价、电价、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放开煤电上网电价,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加快推动能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制修订。
    (三)能源转型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印发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和煤炭、石油天然气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形成政策合力。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组织有关方面深入开展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任务落实,切实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系列政策落地实施。从国情实际出发,坚持以立为先、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积极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产业链减碳,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 11月29日上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本次会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办,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沿黄河各省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受委领导委托,地区经济司司长肖渭明同志出席并致辞。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歼灭战、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生态保护修复持久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要把确保黄河水安全放到突出位置,把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作为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会议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任务。一要加快完善规划政策体系。抓紧编制印发黄河流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能源转型发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专项规划,完善财税、金融、价格等支持政策举措。二要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节水为重点在黄河流域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提高工业用水资源化、循环化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大型灌区农业节水改造。三要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更大力气抓好工业、农业面源、城镇生活和尾矿库环境污染“3+1”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四要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支持中下游暴雨洪水多发易发地区实施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时修复因灾受损防洪设施。加强抗旱水源统一调度和精细化管理。五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推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沿黄河产煤大省着力确保全国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在黄河上游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六要加快推动宁夏先行区建设。支持宁夏在“四水四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七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提高生态转移支付水平,形成支持合力。


    会议审定通过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合作共识》。


    来源:能源100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电话: 029-83663581邮箱:sjxny@sxnec.com

地址: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九路鼎正中央领郡17号楼17层陕ICP备18010279号-1